大夏石马:跨越千年的神骏

2020-12-20 19:17:00

来源: 编辑:王熙瑞 ;三秦都市报

珍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——大夏石马,是赫连勃勃长子赫连璝的坐骑,见证了赫连勃勃入主中原、创立大夏王朝(赫连夏)的历史,它是匈奴人最珍贵的灵魂伙伴,吃苦耐劳、一往无前,为其主人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。


大夏王朝唯一有文字纪年的遗物


从1954年起,国宝级文物大夏石马就伫立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戟门西侧的亭子里,与唐景云钟“对望”。


“这是一匹1500多年前的石雕骏马,由整块花岗岩雕成。它驻足而立,昂首正视前方,静中带动,随时准备奔跑,灵动感十足。”7月25日,站在大夏石马前,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陈利峰说,“你看,这匹石马脖子上的鬃毛被雕刻成波浪状,顺滑地披向右边;石马腹下采用透雕雕琢,马腿则采用高浮雕的形式;两前腿与两后腿之间为保持稳固留有腿屏;石马后腿间的屏壁上,浮雕有山石状图案;前腿间的屏上‘大夏真兴六年’的铭文,让它身价倍增。大夏国仅存25年(公元407年——公元431年),留存至今的遗物寥若晨星。此石马是迄今发现的大夏王朝唯一有文字纪年的遗物,其珍贵价值不言而喻。”


234.jpg


记者仔细端详,大夏石马远看高大威猛,近看呆萌可爱,侧面看曲线流畅,身上有精美的图案,马面刻有铠甲。它看似直立,其实在悄悄使劲抖动后蹄,准备奔跑。因其常年伫立于户外,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洗礼,身上伤痕累累——尾巴已断掉,耳朵不见踪影,胸部和铭文处都有残缺。石马前腿间的屏壁上隐隐可见斑驳的隶书铭文:“大夏真兴六年……大将军”等字样。由铭文可知,石马雕刻于大夏真兴六年(公元424年)五月,为“大将军”雕造。它也告知我们一个史实——匈奴并无自己的文字!


“大将军”是何人?赫连勃勃的长子赫连璝!就是他当年骑着这匹战马,跟随其父攻下了长安城。此后,他又以太子身份任“大将军”并镇守长安。真兴六年,是赫连璝镇守长安的第6年,也许是为了纪念自己曾领军攻克长安的赫赫战功,抑或是为了怀念陪伴自己征战南北的铁骑神骏,赫连璝令工匠雕刻了这匹石马,且在石马上镌刻下雕造年月和自己的官职姓名。石马雕成后,置于赫连璝的驻守之地——汉长安城的长乐宫前,直至大夏灭亡。朝代更迭,此石马始终不曾挪移。


从麦田移至西安碑林


“1954年初夏,著名美术史学家王子云、何正璜夫妇和西北历史博物馆同仁前往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考察时,在一片麦田中看到一匹石马。众人原本以为是汉代石马,当他们拭去尘土,惊喜地读到‘真兴六年’等字样时,确定了它是1500多年前大夏国的遗物。这一次考察促成了伫立千年的大夏石马移步西安碑林。”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王庆卫博士说,“中国的石雕艺术起步较晚,大约从汉代开始,才出现了大型圆雕作品,且大多依循石头的形状来造型,颇显拙朴可爱。这些早期的石雕作品多放于宫廷苑囿之内作为景观,大夏石马当年应该是作为一件纪功性石雕置于长乐宫前。”


王子云曾记述这件石马,“造型质朴、古拙,与西汉霍去病墓的几件石马,特别是‘马踏匈奴’所表现的遒劲刚健的风格颇为接近。由于马腹下有一个空隙,雕刻者为了保持四腿的坚固,所以前后腿雕成两个屏壁。这种巧妙的安排,在当时说来,是很进步的。”这段对大夏石马艺术价值的评价,足以说明它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

王庆卫说:“大夏国如今遗存物不多,具有纪年性质的文物——大夏石马是其唯一代表。它静默千年,见证了大夏国曾经的辉煌。”对此石马可能是放在赫连璝墓前的说法,王庆卫认为站不住脚。其一,石马发现于汉长安城遗址上,当时为繁华的公共区和居住区;其二,赫连璝死在长安之外较远的地方,在他兵败被杀的情况下,是否还有可能重葬在长安,这都是值得怀疑的。陈利峰则告诉记者,匈奴民族没有在墓道上放镇墓兽的习俗。


大夏国与统万城


王庆卫说:“赫连夏被视为五胡十六国之一。赫连勃勃所属的铁弗部和北魏的拓跋部,在历史的进程中有着极为相似的步伐。二者均兴起于代北漠南之境,主体人群都是匈奴和鲜卑的混合体。在具体的位置上,赫连夏在南,定都统万城;拓跋魏在北,定都平城(今山西大同)。他们都是在塞外完成政治体的孕育,建都也都是在传统的中原王朝的北境地带,具有浓厚的内亚北族色彩,最终由拓跋魏完成了统一北中国的进程。”


公元310年,铁弗匈奴从今山西北部出发,渡过水流湍急的黄河,迁居今内蒙古河套一带,相继依附众多汉主。


公元391年的一个冬夜,北魏突袭了铁弗匈奴首领刘卫辰的老窝代来城(今内蒙古乌拉特旗东南)。刘卫辰在乱军中被杀,只有年方11岁的三子刘勃勃(后来的赫连勃勃)侥幸冲出重围投奔了后秦。


赫连勃勃被赞美如“狼一般机警,虎一般雄壮,鹰一般敏捷”。后秦高平公莫奕于欣赏其才智,将女儿嫁给了他。谁曾想他忘恩负义袭杀了岳父,吞并了岳父的人马,随后找借口宣布独立。


公元407年,赫连勃勃自称大王、大单于。他认为匈奴是夏后氏的后裔,故国号大夏。他还认为先人随汉朝公主姓刘是匈奴的一大耻辱,于是下诏:“帝王者,继天为子,是为徽赫,实与天连,今改姓赫连氏,庶协皇天之意。”从此,刘勃勃改名赫连勃勃。 公元413年,他征发岭北各族人民10万人于朔方以北、黑水以南营筑都城,耗时6年建造了统万城,寓“统一天下,君临万邦”之意。统万城是中国历史上在沙漠中建造、匈奴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。


公元417年,赫连勃勃攻取长安,其国力达到极点。群臣劝其定都长安时,赫连勃勃说:“东魏与我同壤境,去北京裁数百余里,若都长安,北京恐有不守之忧。朕在统万,彼终不敢济河,诸卿适未见此耳!”相对于长安,赫连勃勃视统万城为北京,北魏在河东(故他称东魏)。这段话透露出赫连勃勃当年建造统万城选址之用意,在于阻止北魏军队进入河套。


皇子夺嫡 大夏灭亡


王庆卫介绍,真兴六年,是大夏国发展历史上的转折点。这一年,赫连勃勃有了废太子之意。太子赫连璝出兵攻打弟弟赫连伦,开始了大夏皇子夺嫡的斗争。赫连璝成功攻杀赫连伦后,却在返回长安城途中遭弟弟赫连昌的刺杀。在长安城驻守多年、一直梦想接替皇位的赫连璝,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。大夏国经此变故,从此迅速走向衰落。公元425年,曾经叱咤风云、血气方刚、成就霸业的赫连勃勃驾崩,时年只有45岁,其子赫连昌继位。而在同一时期,北魏却实现了皇位的平稳过渡,年轻的拓跋焘即位,史称太武帝。拓跋焘5年间多次对大夏国用兵,先后攻克统万城和长安城,俘获了大夏皇帝赫连昌,奠定了北魏北方霸主的地位。


公元431年,大夏灭亡。因此,大夏石马也是赫连夏与拓跋魏之间攻守转变的“见证者”。王庆卫认为,五胡时代终亡的号角吹响于赫连夏,而完成于拓跋魏。


统万城作为大夏国的都城,曾经宏伟壮观,但在历史的长河中,它最终沦为了废墟,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、塞外风沙……

标签:大夏石马

免责声明

本网站尊重原创作者劳动成果,就本网站稿件一事作如下声明: 一、本网站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,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(如有),但本网站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。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,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采取相应措施。 二、如有文章转载自国内外公开媒体报道,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本网站不对其中包含或引用的信息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对于任何因直接或间接采用、转载本网站提供的信息造成的损失,本网站均不承担责任。如因使用本网站资料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,使用者应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 三、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声明的约束。 四、本免责声明以及其修改权、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网站所有。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速与本网站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