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相马术与唐马的发展

2016-09-06 15:04:07

来源: 龙之媒马文化;编辑:姜姗

相畜学说在我国是一门古老的科学,古代的相畜学,最早源于对动物的精细观察。中国古代的相畜术,又以相马术最为发达。


唐朝由于牧马业的空前繁荣,相马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。贞观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,骨力干献马十匹,特异常伦,“观其骨大业粗,鬣高意阔,眼如悬镜,头若侧㙛,腿像鹿而差圆,颈比凤而增细。后桥之下,促骨起而成峰;侧鞯之间,长筋密而如瓣。耳根铁勒,杉材难方;尾本高丽,掘非拟。腹平肷小,自劲驱驰之方;鼻大喘疏,不乏往来之气。殊毛共枥,状花蕊之交林;异色同群,似云霞之间彩。仰轮鸟而竞逐,顺绪气而争追,喷沫则千里飞红,流汗则三条振血,尘不及起,影不暇生。顾见弯弓,逾劲羽而先及;遥瞻伏兽,占人目而前知,骨法异而应图,工艺奇而绝象,方弛大宛,固其驽蹇者欤”,对骨利干所献的特别优秀的十匹马,从鼻、眼、后桥、耳等各个方面给予全面细致地描述,而且对此相貌特征所具有的能力也加以详细地解读,证明此一时期十分讲究相马术,并促使相马术作为一种学问在农业科学上亦渐趋成熟。


2.jpg


唐代除却相马术的高度发展意外,在唐马的培育繁养过程中的另一大举措是建立了完善的马政制度,将马的良驽登记造册。与马籍制度相配合,唐代建立了极为独特的马印制,在吗的身体某个部位打上烙印,从,马尚年幼时就开始挑选,并详细规定年龄印在右髀,监名印在尾部。如果选中送入皇宫归皇帝使用则不印监名。从两岁开始,则根据马的优劣分别印飞字印和龙形印。送入宫中尚乘局的在尾部印三花,其余杂马再分出优劣后,分别印上风字印和飞字印。而且对于赐人和送入军中及充当驿马的均有不同的印迹。


3.jpg


不仅如此,唐朝还给各种异域马打上了印记,共有44种,记有:骨利干马、结骨马、悉密马、葛逻禄马、杖曳固马、同罗马、延陀马、仆骨马、阿跌马、契马、康国马、突厥马、蹛林州匐利羽马、回纥马、俱罗勒马、苾羽马、余没浑马、赤马、阿史德马、恩结马、匐利羽马、契苾马、奚结马、斛薛马、奴剌马、苏农马、闼阿史德马、拔延阿史德马、热马、舍利叱利马、阿史那马、葛罗枝牙马、绰马、贺鲁马、阿艳马、康曷利马、安慕路真马、安赊和马、沙陀马、处苾山马、浑马契丹马、奚马。它们可分成六个种类,分别是骨利干马、大宛马、回纥马、契丹马、斛薛马、碛南突厥马。这充分说明唐朝的马印制度已相当完善。唐代的马籍制度影响深远,日本的马籍就是仿唐制而建立的,至于欧洲,现代化的良种马籍制度直到19世纪初才开始推行于英国纯血马。马籍和马印制度是在相马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,这样不仅便于征调,也含有去劣存优的意义,为马匹的良种繁育提供了有力的条件。


4.jpg


此外,唐代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马匹的质量,十分重视马的杂交改良工作。自唐初起就从西域引进大批的优良马种以改良中原地方马种质量。输入方式主要有周边国家进贡以及互市。这些良种马的引入,对于内地马匹的改良,起了极大的作用。唐代培育的改良马匹,体质健壮,外形丰美。这种大规模的组织引进外地马种杂交改良本土品种的做法,无论从技术成就还是数量规模来看,在当时世界上都是少有的。

标签:相马唐朝牧马业

免责声明

本网站尊重原创作者劳动成果,就本网站稿件一事作如下声明: 一、本网站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,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(如有),但本网站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。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,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采取相应措施。 二、如有文章转载自国内外公开媒体报道,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本网站不对其中包含或引用的信息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对于任何因直接或间接采用、转载本网站提供的信息造成的损失,本网站均不承担责任。如因使用本网站资料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,使用者应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 三、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声明的约束。 四、本免责声明以及其修改权、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网站所有。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速与本网站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