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“马文化”探源
2016-03-24 15:12:32
来源: 《东方文化》;编辑:陈皴晨
“马是动物场之灵,有祥和吉利之兆。”“龙马精神”、“万马奔腾”、“马到功成”等成语也是耳熟能详。
为何中国之马在大众心目中有如此高之声誉?翻翻书本,细加品味,大概是因为马在其漫长的历史成长过程中,与人们的生活、家庭乃至国家,都是这样,马文化才得以在中国大地兴起、成长和传播、发展。天长日久,终于在人们心灵里播下不可磨灭的种子,在文园艺苑开出一朵朵灿烂之花。
一、弓戈剑戟闪灵光
据辞书记载,马属哺乳类动物。全球有陆马、斑河马、角马、海马等等。中国的马主要是在东北、西北和西南生长的陆马,最早为草食家畜类。马性温驯、坚毅、桀傲,且骠悍、机敏、灵巧,能伏重荷,能拉车远征。随着古代战争的兴起,家庭役马又成为国家的战马。据史书记载,早在夏朝时代,军队组合就有步兵、车兵两部分,作战方式以车兵为主。当时车没有动力装配,只能用马来拉,每辆兵车一般由两匹马驾驳。车上有甲士三人,居中者“御”驾车,居左者持弓,居右者持戈,组成兵、马、车三位一体的战力。到了春秋时代,战车的多寡成为衡量兵力强弱的标志,有的诸侯国兵车达五六千乘,每辆战车由四匹马驾驳,每车的卫士达10人,随车步卒达20人。到了战国秦汉时期,除步兵外,独立的骑兵与水兵迅速发展,战马成为兵士不可分离的伙伴。我国在陕西挖掘出土的秦始皇的兵马俑,所展示的就有步兵、骑兵、战车相匹的阵形,是典型的古代军事组合方式。到了秦汉以后的各代王朝,军队结构也大同小异,主要由步兵、骑兵组成;有时以步兵为主,有时以骑兵为主,有时步骑结合。到了元朝,骑兵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,战马则成为战场上相匹的重要主力。
随着古代战争的发展,武器不断改善,战术也不断提高。自战国时铁器兴起,过去木制的戈、矛、弓箭为铁制的剑、戟、刀、矛、匕首所代替。过去以近距离的直接搏杀、冲刺为主的战术,也发展为大范围的团线组合的战术布阵。汉代三国时,就有圆阵、长蛇阵、锥行阵、雁行阵、钩行阵的作战布阵,可随时随地根据需要作方、圆、曲、直、锐形的调整变化。到了元代,蒙古骑兵则以更大范围的团组为主,出现了鱼鳞形、鹤翅形等组合的大鳞阵战术,从而使骑兵战术发展到新的高度,战斗力也大大提高。当时的战斗指挥无号、无鼓、无炮,只以“马首是瞻”为标志,士兵以马首高昂呼啸而冲,以马首左右转动而左右转移。
随着战术的复合多变阵形的出现,对战马的挑选、饲养和培训,也更为重视,并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加以研究总结。于是马文化也就应运而生。据查,我国最早的马文化专著,为东汉的征战英雄、相马大师马援所著的《钢马相法》为首。这本著作,总结了他在西北养马、相马、驯马的经验,对马品、马性作了较为精细的论述。到了明朝,嘉靖进士杨时乔费尽全力收集了16世纪前有关马的论述的资料,写就一部《马书》,全书共14卷(现存11卷),成书于明历22年(1594年)。
此书全面论述了马的牧养、调训、选育、色脉、脏腑、疾症、病理、治疗等,为古代马文化的大全而载入中华文化的史册。从此,战场上的戈、矛、剑、戟发挥着更大的威力,闪耀出更加耀目的灵光。
二、“人文天地”添新彩
马文化与古代的军事文化几乎同时兴起。一旦马文化出现,又必然向人文社会学领域辐射和伸延,其内容可谓丰富多彩,在典籍和诗词歌曲中,随处可以找到它的记印。
在政治领域,为加强对战马的挑选、培训、管理、使用,商代就设置了专职马师,后改为司马。到汉武帝时,在政权机构专门设置驸马都尉,专事掌管副车之马。到了魏晋之时,驸马桂冠戴到了皇帝女婿头上,只是非官实名。
在政治思想领域,最早出现与马相关的议论,就是“马上得天下与马上治天下”之争。据《史记·陆贾传》所记:“陆生时时前说称《诗》《书》,(汉)高帝骂之曰:‘乃公居马上而得之(意为以武力得天下),安事《诗》、《书》?’陆生曰:‘居马上得之,宁可以马上治之乎?’”以后就有“得天下易,治天下难”之说,“得”与“治”不能完全等同。
先秦思想家老子则以马为喻,专门批判了儒家“治马”,“扭曲马性”的思想。在其所写《马蹄》中,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蹄可以践霜雪。”所谓“伯乐善治马”,实为残害“马之真性”;而儒家提倡仁义礼乐,实为制约“民性”自由发展之桎梏。他主张人性要回到远古时自由发展状态,治理社会亦应“顺乎人性”;“至德之世,同与禽兽居,族与万物并,恶乎知君子小人哉!”也就是说,社会的人只有融入大自然万物中,使人性回归自然,哪里还会有什么君子小人之分?这才是“至德”之世。其议虽有超现实的自然主义之弊,但也内含唯物辩证之要素,实为可贵。
在文化思想领域,马文化的渗透和辐射就更广更深。在古代诗文宝库中,涉及为人、为事、对人、对世等方面的名言、诗句,真是比比皆是,林林总总。
———荀子有名的《劝学》篇中提出:“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步,功在不舍。”这就告示人们,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,要有恒心,不能急于求成,否则难于有成。
———《史记·准阴列传》中,记述了某谋士规劝韩信用兵要果断之言:“猛虎之犹豫,不若蜂虿之致螯;骐骥之跼躅,不如驽马之安步。”它告示人们,办任何事,只要条件成熟,就要及时果断,不能犹豫不决,否则会使“优”变“劣”,贻误大事。
———明朝臧晋叔编《元曲·争报恩》第一折中,留下一句示人于德的名言: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”此言为梁山英雄徐宁感谢救命恩人李千娇所说的。既赞扬了李千娇救人助人之德,又揭示了只有通过时间实践考验才能知人知心的真理。言简意赅,其义深刻。
———唐朝诗人王昌龄在其《出塞》诗中,有一句名言: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它既表彰了汉代抗击匈奴名将李广的英勇战功,又激励人们做人要有骨气、义气,不能苟且偷生,从而把爱国主义情怀大加发扬。
———在对待人生方面,三国曹操写下一首《龟虽寿》诗,其中有两句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此言,以马为喻,提倡一个人既要有远大心志、豪迈胸怀,又要有“壮志不衰”的奋斗精神,成为后人激励自己的名言。还有孟郊的《登科后》诗,有两句: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既表达了作者中进士的喜悦心情,也激励后人要有雄心向上的胸怀。此句形象生动,艺术性高,广为后人传颂。
三、“民间艺苑”尽芳菲
马文化的传播,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,最终在“民间艺苑”开花结果,真是“花灿果硕,风拂芳菲”。
马舞是马文化最早滋生的一种“马戏艺术”。人们在养马、役马的同时,乘休闲空隙与马同舞同乐。于是就有马舞、马戏。据史书所记,唐朝玄宗皇帝与夫人杨贵妃就特别喜欢马舞。他们在唐宫设了马伎队,饲养了大量舞马。每年农历八月初五前后,便在勤政楼前举行马舞表演,通宵达旦。经过专门驯训之马,在女伎驱下闻乐起舞,舞式舞姿多样变化,其中“戏球舞”特别灵趣。马伎抛球,策马抢球,使舞与戏结合一体。
在唐朝章杯太子墓里挖掘出土的“马球图”,有20多匹马,策马伎士穿各色窄袖袍、黑靴,头戴袱帽,形象地记录了“马球舞”的场景。而在马舞中难度最大、最为人称赞的是“向皇上献酒”节目。马儿抬起头,酒杯放在鼻端上,朝皇帝敬立,后腿稍动,以示敬酒。唐玄宗观此表演,打从内心高兴。以后,马舞动作多变,就称为马戏,一千多年来连续不断,直到当代,不少地方还成立了马戏团,到各地公演,成为广大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。
马戏作为马文化的重要一支,日益深入人心,于是出现了戏曲与马舞形式相融的新的戏曲艺术。据戏曲专家调查,在中国历史上,以马命名或以马舞形式渗入的戏曲剧目为数不少,如《红鬃烈马》、《贩马记》、《火焰驹》、《马踏青苗》,还有以表现人物为主的《秦琼卖马》、《孟良盗马》、《泥马渡康王》等等,就是代表性之作。直到21世纪初在南京举办的中国京剧节上,也上演了一出《瘦马御史》的京剧,反映清朝乾隆年间的监察御史钱伴常骑着马与贪官周旋、斗争的故事。内容真实,马舞飘逸,真实生动,又为马文化增添了一抹奇光异彩。
京剧《红鬃烈马》
在美术领域,以马为题材的美术作品,更是层出不穷。其中以当代的徐悲鸿为最杰出代表。他从小画马,一生画的马幅盈百上千。其所画之马,姿式多样,气概不凡,寄托着作者各个时期的思想情怀。如早期画的马势:“踯躅四顾,萧然寡俦”,“为觅生刍,尽日而驰”,反映了作者艰苦探索人生之路的苦闷心情。“9·18”抗日战争爆发后,所画的马图寄托着浓浓的爱国情怀:“此去天涯将马托,相期效死得长征。”到了解放后所画的马,以跃腾之势的为多:“山河百战归民主,铲尽崎岖大道平。”反映了他的喜悦心情。正是这样,他的“马作”成为国家艺术瑰宝。
此外,随着马文化在民间日益扩展,民间广为流传的以马为喻的箴言警句、歇后语,以及楹联,更是琳琅满目,美不胜收。
如“老马识途”、“马到功成”,“好马不吃回头草”、“马革裹尸”、“一马当先,万马奔腾”、“快马加鞭未下鞍”等等,这些箴言警句,形象具体、内涵清晰,几乎成了千家万户的座右铭。
又如:“马鞍套在驴背上———对不上号”,“拍马屁拍到马脚上———枉费心机”,“骑马打瞌睡———睁只眼闭只眼”,“马尾穿豆腐———托不起来”,“骑马逛公园———走马观花”等等,这些歇后语,通俗雅致,幽默趣浓,成为讽刺人的愚昧落后的利剑。
还有民间楹联,如“天马横空出世,腊梅傲雪迎春”、“人欢马叫一路凯歌无不胜,鸟语花香满园春色喜临门”、“群策群力快马加鞭,同心同德宏图再展”、“改革开放神州巨变真无比,发奋图强骏马奔腾大有为”等等,均嵌马立意,融和诗词歌赋形式,寄托着人们喜庆、愉悦和追求向上、幸福的心情。
马文化是中国大文化园里的一枝奇葩!它犹如一匹矫健雄伟、长生不衰的骏马,在广漠无垠的大西北扎根,在寒风雨雪的南北大地成长;它在刀光剑影中吐蕾,在文园艺苑中绽放;它跨越东方数千年天云山雾飘逸的时空,终于落户于亿万祥和美奂之家,在城乡各族人民的心田里开花结果。
标签:中华“马文化”探源
免责声明
本网站尊重原创作者劳动成果,就本网站稿件一事作如下声明: 一、本网站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,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(如有),但本网站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。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,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采取相应措施。 二、如有文章转载自国内外公开媒体报道,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本网站不对其中包含或引用的信息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对于任何因直接或间接采用、转载本网站提供的信息造成的损失,本网站均不承担责任。如因使用本网站资料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,使用者应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 三、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声明的约束。 四、本免责声明以及其修改权、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网站所有。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速与本网站联系。
相关推荐

最新排行|热点排行
-
1法国女骑手尼娜·马利瓦尼连续第四个月排 19:21
-
2美国骑手肯特·法灵顿连续第4个月排名世 12:45
-
320岁的美国骑手安斯加尔·霍尔格斯登顶 12:43
-
4美国骑手亚伦·韦尔登顶迪纳尔五星级1. 11:53
-
5德国骑手理查德·沃格尔斩获迪纳尔五星级 11:50
-
6瑞典骑手亨里克·冯·艾克曼赢得迪纳尔五 11:49
-
7德国骑手理查德·沃格尔登顶迪纳尔三星级 11:44
-
8奥运冠军、瑞士骑手史蒂夫·戈尔达特称雄 11:43
-
9粉红激情!德国女骑手索菲·希纳斯登顶迪 11:41
-
10粉红激情!亚历克莎·费雷尔主场加冕迪纳 11:40